临终偈

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是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六大病。

现代解析

这首《临终偈》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破了修心悟道的核心矛盾,就像一位老师傅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醒世箴言。

前两句"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是本性"像两面镜子:第一面说"认识"这件事,关键是要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样子;第二面说"看见"这件事,重点在于觉察生命本来的状态。这里用"识"和"见"两个日常动作,暗指修行不是向外追求,而是向内觉察。

后两句突然转折:当你以为真正认识了本心本性时,反而可能陷入"宗六大病"(佛教术语,指傲慢、怀疑等六种修行障碍)。就像提醒我们:追求开悟本身可能成为新的执念,把"悟道"当成目标反而会迷失。好比爬山时只顾盯着山顶标志,反而错过了沿途风景。

全诗的精妙在于揭示了一个悖论:真正的觉悟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在放下所有追求时自然显现的。就像用手抓沙子,握得越紧漏得越快。作者用临终前的朴素语言,戳破了修行路上最容易陷入的思维陷阱——把"明心见性"变成新的执念,反而违背了修行的本意。

释道行

释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俗姓叶。幼有出尘志,间从天宁微禅师游。年十九,礼普照觉印英禅师,得度。去参佛眼清远禅师,契悟。后辞省亲。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国知处州,请开法于寿宁。次迁法海天宁乌巨。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从知饶州陈璹请,至饶。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称雪堂道行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