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 其二
群雄逐秦鹿,楚汉久相持。
矫矫淮阴侯,右汉心不移。
下赵威名振,定齐先声驰。
嗟哉赤帝子,推食复解衣。
固陵期会战,如饥望黍酏。
讵意重瞳灭,伪游忽相欺。
野鸡任肆毒,钟室遭诛夷。
靡靡单葛衣,鲜白如凝脂。
夏著何疏爽,秋著何凄其。
物性岂异昔,著之非其时。
器败虫乃生,恩寡才间疑。
密谋钜鹿守,此语复谁知。
矫矫淮阴侯,右汉心不移。
下赵威名振,定齐先声驰。
嗟哉赤帝子,推食复解衣。
固陵期会战,如饥望黍酏。
讵意重瞳灭,伪游忽相欺。
野鸡任肆毒,钟室遭诛夷。
靡靡单葛衣,鲜白如凝脂。
夏著何疏爽,秋著何凄其。
物性岂异昔,著之非其时。
器败虫乃生,恩寡才间疑。
密谋钜鹿守,此语复谁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故事,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部分:韩信的辉煌战绩 开头说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群雄逐秦鹿")。韩信(淮阴侯)是刘邦阵营的猛将,他帮刘邦打下赵国、平定齐国,战功赫赫。刘邦曾对他很好,像对待亲兄弟一样给他送饭送衣服("推食复解衣")。
第二部分:韩信的悲惨结局 但后来刘邦变脸了。在固陵之战时,韩信像饿肚子的人盼粮食一样等刘邦支援,结果刘邦却用计骗他("伪游忽相欺")。刘邦的老婆吕后("野鸡"指吕雉)更狠,在长乐宫的钟室把韩信杀了。
第三部分:用衣服比喻人生 诗人用衣服打比方:夏天穿单薄的葛衣很凉快,但秋天还穿就会冻得发抖。不是衣服变了,是季节(处境)变了。就像韩信,他的才能没变,但老板刘邦对他的态度变了。最后两句说:器物坏了才会生虫,老板不信任了才会怀疑下属——暗示韩信被杀是因为刘邦起了疑心。
核心思想: 通过韩信的故事,揭示"兔死狗烹"的残酷现实:打天下时需要人才,坐稳江山后就猜忌功臣。诗人用日常穿衣的比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