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竿烟雨图为童佥宪赋
君不闻淇水隈,烟笼万个绿猗猗。又不闻湘江曲,雨过千竿齐挺玉。
淇峰湘流各一方,遥遥相隔千里长。君胡巧将缩地诀,并作无边烟雨乡。
鹧鸪声近黄陵庙,山接九疑猿夜叫。少年曾记画船轻,百咏新诗随口道。
今日看图忆少年,老怀衰鬓两茫然。总有琅玕可人景,愧无珠玉惊人篇。
闻君爱竹几成癖,沙土南金灰白壁。閒来酣听戛铿鸣,静里饱观苍翠色。
君兮君兮听我歌,江上年年风雨多。竹花零落碧云冷,奈尔凤饥无食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对比淇水和湘江两地的竹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衰老的感慨。
开头用"君不闻"引出淇水竹林烟雾缭绕的美景,再用"又不闻"描绘湘江雨后竹林挺拔如玉的景象。虽然两地相隔千里,但画家(童佥宪)却用画笔将两地美景融为一体,创造出烟雨朦胧的竹林世界。
中间部分转入回忆:黄陵庙的鹧鸪声、九疑山的猿啼,都是作者年轻时游历过的场景。那时乘着轻舟,随口就能吟咏百首新诗。如今看图回忆青春,只觉年老体衰,即使面对美景也写不出惊艳的诗句了。
最后赞美画主爱竹成痴,甚至不惜用贵重物品换取竹画,整日沉醉在竹影竹声中。但结尾笔锋一转,提醒画主:江上年年风雨,竹子终会凋零,就像凤凰也会挨饿一样,暗示美好事物难以永恒。
全诗通过竹这个意象,将自然美景、艺术创作和人生感悟巧妙融合,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青春易逝的感伤,更有对艺术永恒价值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