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谷雨前三日奇暖,旅次书感,寄璧妹
晴翠尽销魂。
抛尽晨昏。
沉沉去雁黯无言。
最是残春容易倦,又换寒暄。
好梦不曾温。
却惹创痕。
不知是爱是愁根。
检点眼波心上影,待与谁论(四月十九日晚,上海)。
抛尽晨昏。
沉沉去雁黯无言。
最是残春容易倦,又换寒暄。
好梦不曾温。
却惹创痕。
不知是爱是愁根。
检点眼波心上影,待与谁论(四月十九日晚,上海)。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作者在旅途中因天气反常引发的复杂心绪,以及对远方亲人("璧妹")的思念。
上阕(前四句)用天气变化写心境:
开篇"晴翠销魂"看似写春日美景令人陶醉,实则暗含"美景终将消逝"的惆怅。后三句通过"抛尽晨昏"(日夜思念)、"去雁无言"(连大雁都沉默飞走)、"残春易倦"(春天快结束的疲惫感)三个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孤独旅人在季节交替时的落寞。尤其"又换寒暄"四字,既写天气忽冷忽热,也暗喻人情冷暖无常。
下阕(后五句)转向内心独白:
"好梦不曾温"道破思念成空——连梦中相聚都是奢望。"创痕"二字暗示过往伤痛,而"不知是爱是愁根"更是直白展现矛盾心理:对远方之人的感情,连自己都分不清是甜蜜还是忧愁。结尾"检点眼波心上影"最动人,仿佛在回忆对方眼神的模样,却无人可倾诉,只能把这份思念写在信中寄出。
全词魅力在于:
1. 用"奇暖→转寒"的异常天气,巧妙对应"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2. "眼波心上影"这样具象化的描写,让抽象思念变得可视可感
3. 通篇没有直接说"我想你",但每个意象都在传递牵挂
4. 四月十九日这个具体日期的标注,让私人化的情感更显真实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说"今天突然升温,但心里空落落的",这首词用古典语言表达了人类共通的:在季节变换时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以及欲说还休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