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范和尚塔在同安_释智愚觉范和尚塔在同安全文_觉范和尚塔在同安译文,觉范和尚塔在同安的意思全解_古诗古词_诗词资料_国学经典

觉范和尚塔在同安

说文字禅笼络虚空,骂古塔主不明要旨。
褒贬抑扬,流行坎止。
栖凤岩高插杳冥,落花啼鸟谁相委(以上《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卷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虚堂智愚禅师对觉范和尚塔的评述,语言犀利直白,充满禅宗特有的机锋。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批判文字禅
开头"说文字禅笼络虚空"直接批评当时流行的"文字禅"——那些用华丽辞藻谈佛理的做法,就像用渔网捞空气,全是虚架子。后句"骂古塔主不明要旨"更狠,说建塔的人根本没抓住佛法核心,就像现在人批评某些网红"只会摆拍不懂内涵"。

2. 世事无常观
"褒贬抑扬,流行坎止"八个字道破人间常态:夸骂起伏如同潮水(流行),顺逆交替就像车行(坎止)。这种对世事流动的观察,类似现在说的"人生就像过山车,有起有落"。

3. 禅境启示
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高耸的栖凤岩插入云端(杳冥),山间落花鸟鸣,但禅师反问"谁真正懂得这景色的深意?"就像我们看到美景拍照发朋友圈时,禅师会问:"你拍下的只是外壳,可曾触摸到它的灵魂?"

全诗精髓在于戳破表面功夫:批评浮夸的学佛方式,揭示万物自然运作的规律,最终引导人们超越表象去领悟真实。就像在提醒我们:不要沉迷于修豪华佛塔、背漂亮佛偈,真正的智慧在落花啼鸟的平常景象里。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