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相约出游的愉快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良辰贤主两难逢"开篇就点明这是难得的聚会——好天气和好主人同时遇到很不容易。他们约好去城外听寺庙的钟声,这个约定本身就很有诗意。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沿途风景:走出古寺时秋风浩荡,对岸的青山在暮色中层层叠叠。往南看,水边有追随阳光的候鸟;往北望,江水奔腾像摆尾的巨龙。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大气,把普通的自然景象写得气势磅礴。
最后诗人望着远处白露茫茫、芦苇苍苍的景象,突然想到:该去哪里采摘象征高洁的芙蓉呢?这个结尾很巧妙,表面是写景,实则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全诗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通过一次普通的秋游,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对美好品德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好友同赏美景的闲适之情,以及面对壮阔自然时的豁达心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