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其一

更有何人不断魂,春风如梦了无痕。
瘴云粉黛凋金齿,塞草琵琶度玉门。
禁漏星移穷碧落,沙磷雨湿哭黄昏。
舞衣歌板飘零尽,羞说明妃自有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哀愁与物是人非的沧桑感,通过几个鲜明的意象传递出时代变迁下的个人命运。

首联"更有何人不断魂,春风如梦了无痕"用反问句开篇,说现在还有谁不为这些事伤心呢?春风像梦一样吹过,什么都没留下。这里用春风象征美好但易逝的事物,暗示繁华转眼成空。

颔联"瘴云粉黛凋金齿,塞草琵琶度玉门"形成强烈对比:南方潮湿的瘴气中,美人(粉黛)的装饰(金齿)都已褪色;北方边塞的野草间,琵琶声穿越玉门关。这两句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展现不同地域共同的衰败景象。

颈联"禁漏星移穷碧落,沙磷雨湿哭黄昏"写时间流逝:宫中的更漏声里,星辰移动直到天边;雨中磷火(民间传说中人死后骨头发出的光)在黄昏时分仿佛在哭泣。用"禁漏"暗示宫廷,"沙磷"暗示死亡,将时间与空间、生与死的意象交织。

尾联"舞衣歌板飘零尽,羞说明妃自有村"总结全诗:歌舞升平的岁月已随风飘散,如今连提起王昭君(明妃)的故乡都让人感到羞愧。这里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暗喻在时代巨变中,个人的故土情结都成了难以启齿的伤痛。

全诗以"断魂"为情感基调,通过春风、瘴云、塞草、星移、磷火等意象,构建出一个繁华落尽、满目苍凉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物象自己说话:凋零的金齿、穿越边关的琵琶、雨中哭泣的磷火,都在诉说同一个主题——在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中,一切美好终将逝去。最后用昭君的典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使诗歌的悲怆感更具历史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