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谪居》讲的是一个人被贬到偏远地方后的心境变化,核心思想是:只要心态豁达,逆境也能变成乐土。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放下执念(前六句)
诗人一开始也像普通人一样,觉得被贬到边远地区很悲惨。但他很快想通:大丈夫本该志在四方,何必纠结于住在高楼还是草屋?只要心胸开阔,顺应命运安排,岭南的蛮荒之地也没什么不好。

2. 发现美好(中间十句)
住下来后,诗人发现这里其实很舒服:豪华驿馆没有尘世烦扰,清澈的水木景色幽静。鸟儿偶尔的鸣叫让他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他既能放飞思绪神游八方,又能静心观察细微之处。读过的古书道理在这里得到验证——环境好坏关键看心态。

3. 享受当下(最后六句)
诗人换上舒适衣服,自得其乐。他决定记住这种感悟,用来对抗漂泊的愁绪。虽然也会想念家乡,但转念一想:现在住的地方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鹿门"(隐士居所)吗?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日子过成诗"的能力。他教会我们:
- 环境困顿时,换种看法就是新天地
- 静下心来,普通生活里处处有惊喜
-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心境是否开阔

就像现代人常说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人用行动证明:只要会欣赏,苟且处也能变成远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