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寻春场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小槛明窗曾不住,闲花芳草遣谁栽"像是在说:精致的窗栏留不住我,这些随意生长的花草也不知是谁种的。这里透露出诗人不拘束于固定居所,更向往自然随性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但须匹马寻幽胜,携取清樽到处开"意思是:只需要一匹马去寻找幽静的美景,带着酒壶随处畅饮。这里展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性格,他追求的是自由自在地探寻美景、随时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骑着马、带着酒、随心所欲游山玩水的文人形象。它表达的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不被琐事束缚,随时都能出发去寻找美好,在行走中享受生活。这种随性而为、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魅力。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