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宋刻本下有先字)生最乐轩

曲径通林樾,幽栖见草堂。
松云春细细,山雨夜浪浪。
逐臭如(宋刻本作宁)闻鲍,吹齑若探汤。
平生为善乐,应不羡濠梁(宋刻本作慕膏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自然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前四句写景: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向树林深处,简陋的草堂安静地藏在其中。春天松林间飘着薄雾,山中的夜雨哗哗作响。这些画面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环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宁愿像追逐臭味的苍蝇(比喻不随波逐流),也不愿像被热汤烫到就退缩的人(比喻畏惧困难)。他一生以行善为乐,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享受(膏粱)或庄子所说的濠梁观鱼之乐(指闲适生活)更值得珍惜。

全诗通过对比自然美景与世俗欲望,突出了知足常乐的主题。最特别的是诗人用"逐臭"这种看似粗俗的比喻,反而生动地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说明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选择。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