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虱和葭白

微虫尔何知,善齧称其职。
回臭性所甘,蹠香独不即。
求伯夷种粟,向仁祖索食。
试诘玉溪生,此理定无惑。
弃瘠而涵腴,是为虱之贼。
故人耸山肩,寒几灯影侧。
语我怒虱辈,往往见于色。
但丛败絮缯,那缘好要襋。
饕如供帐行,暴或梦枕逼。
口中妨吟情,爪㡳费书力。
汞驱羞空囊,草辟谢多识。
安能学猕猴,择之终日昃。
早起筮得离,当付女丁殛。
燎原固足快,歼类似犹恻。
龙性称难驯,鹤仪颇孤特。
虱于二者閒,殊形尚潜匿。
用以成君高,有怨始见德。
为君回束缊,一点星影赩。
上烂田中螟,下照水中蜮。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虱子作比喻,讽刺了社会上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小人。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虱子的本性(前八句):
诗人说虱子这种小虫专门挑穷人叮咬("弃瘠而涵腴"),就像社会上那些势利眼,专找老实人欺负。它们闻到臭味就高兴("回臭性所甘"),看到干净地方反而躲开("蹠香独不即"),暗指小人就爱往肮脏处钻营。

2. 人与虱的较量(中间十二句):
描写人被虱子骚扰的窘态:朋友气得耸肩("故人耸山肩"),晚上被咬得睡不着("寒几灯影侧"),想尽办法驱赶——掏空钱袋买药("汞驱羞空囊")、找草药驱虫("草辟谢多识"),但都无济于事。这些描写影射正直人对小人的无奈。

3. 除虱的决心("早起筮得离"六句):
诗人决定用火烧("燎原固足快")彻底消灭虱子,虽然觉得有点残忍("歼类似犹恻"),但想到它们像田间害虫("田中螟")和水里毒虫("水中蜮")一样害人,就不再心软。

4. 虱子的讽刺价值(最后六句):
诗人突然笔锋一转,说虱子其实有"功劳"——它们衬托出君子的高洁("用以成君高"),就像难以驯服的龙、孤高的鹤,虱子的卑劣反而让君子的品德更耀眼。最后用火攻虱的画面("一点星影赩")收尾,充满戏剧性。

全诗妙在把讨厌的虱子写得活灵活现,每个细节都在影射现实:虱子专咬穷人比喻势利眼欺软怕硬,人被虱子折磨比喻君子受小人困扰,灭虱的过程暗示对付小人就要果断。最有趣的是结尾,居然"感谢"虱子用卑鄙衬托了高尚,这种反讽手法让讽刺更有力度。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