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意

雾鸾晓影忽参差,云雨阳台役梦思。
自是胶弦无续日,不同圭月有圆时。
洞房斗帐承新爱,河汉星桥隔后期。
绮榭凝尘断消息,抒情空拟四愁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无法圆满的爱情,充满遗憾与思念。

开头用“雾中鸾鸟”的朦胧身影,暗示这段感情若隐若现、难以捉摸。“云雨阳台”借用楚王与神女的典故,说明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梦,无法真正拥有。

接着用“断弦无法续接”和“残月不会重圆”两个比喻,强调这段感情注定无法挽回,与普通月亮的阴晴圆缺不同,暗示永久的缺憾。

“洞房”和“星桥”形成鲜明对比:一方是新欢的温暖,另一方却是银河阻隔的无奈。说明旧情已被新欢取代,而曾经的约定(“后期”)也因现实阻隔无法实现。

最后,诗人站在布满灰尘的楼台上,发现再也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只能写诗排解愁绪。“四愁诗”借用汉代张衡的典故,表达爱而不得的苦闷。

全诗用朦胧的意象(雾鸾、残月、星桥)和对比手法(新欢与旧爱、人间与银河),把失恋后的怅惘写得深刻而含蓄。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明知不可挽回,却依然忍不住怀念的无奈感。

李宗谔

李宗谔(964-1012年五月),字昌武,深州饶阳人,李昉之子。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年四十九岁。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郎。又献文自荐,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真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初,昉居三馆两制之职,不数年,宗谔并践其地。风流儒雅,藏书万卷。内行淳至,尤好勤接士类,奖拔后进。宗谔工隶书,为西昆体诗人之一。著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预修太宗实录、续通典,又作家传谈录,均并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