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黉宫景

圜门济济士衣冠,日丽光涵泮影间。
藏豹雾中山崒嵂,卧龙溪上水潺湲。
封泥五岭非秦吏,鸣玉千峰见汉官。
从此宫墙翘首望,五云祥彩是长安(明万历《西宁县志》卷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所古代学宫(黉宫)的庄严景象,以及学子们对功名仕途的向往。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典故,传递出对文化教育的推崇和对理想追求的积极态度。

首联"圜门济济士衣冠,日丽光涵泮影间":描写学宫门前聚集着许多衣着整齐的学子,阳光照耀下,泮池(学宫前的半月形水池)波光粼粼。这里用"衣冠"代指读书人,展现学宫的庄重氛围。

颔联"藏豹雾中山崒嵂,卧龙溪上水潺湲":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的雾气比作隐藏的豹子,溪水声比作卧龙的吟啸。既描绘了学宫周围幽美的自然环境,又暗喻这里培养着像豹、龙一样的人才。

颈联"封泥五岭非秦吏,鸣玉千峰见汉官":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清平治世的赞美。"封泥"指秦朝严苛的关禁制度,这里说现在已不是秦朝;"鸣玉"指官员佩玉的声响,暗示如今是汉官般的清明政治。

尾联"从此宫墙翘首望,五云祥彩是长安":学子们站在学宫墙内仰望,看到象征祥瑞的五色云彩笼罩着长安(代指京城)。表达了寒窗苦读的学子对功成名就、为国效力的美好期待。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
1. 善用比喻,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才象征
2. 通过今昔对比,赞美当下政治清明
3. 结尾的"五云祥彩"意象,将现实景物与理想追求完美结合
4. 整体营造出既庄重又充满希望的学宫氛围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地方教育的繁荣景象,更传递出读书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