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白云长老
八纮云静明寥泬,夜永松堂对寒月。
凋残片叶坠虚庭,冷寂何人立深雪。
因忆钱唐郜禅者,十载岩栖曾未下。
分飞谁谓绝相同,远念冥冥欲奚写。
忽闻赴请之仙都,声光蔼蔼登清途。
孰云天骥骤方外,自笑大鹏离海隅。
乾坤窄,乾坤窄,湛卢潜射斗牛白。
茫茫无限未归人,到必为时除点额。
凋残片叶坠虚庭,冷寂何人立深雪。
因忆钱唐郜禅者,十载岩栖曾未下。
分飞谁谓绝相同,远念冥冥欲奚写。
忽闻赴请之仙都,声光蔼蔼登清途。
孰云天骥骤方外,自笑大鹏离海隅。
乾坤窄,乾坤窄,湛卢潜射斗牛白。
茫茫无限未归人,到必为时除点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白云长老)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孤寂的修行画面(前四句)
用"静夜寒月""凋残落叶""深雪独立"等意象,营造出空灵冷寂的禅修场景。就像深夜无人时,一位修行者独自在松木禅堂前观月,落叶飘到空庭,雪地里连脚印都没有——这些都在说修行是条孤独的路。
2. 对道友的追忆与赞叹(中间八句)
突然想起杭州的郜禅师,十年隐居不下山。表面说"我们像分飞的鸟再难相见",实际赞叹对方终于"登清途"去仙都赴约。用"天马行空""大鹏离海"比喻修行者突破世俗束缚,就像骏马突然驰骋世外,大鹏终于离开海边飞向广阔天空。
3. 对众生的悲悯(最后四句)
突然转为感叹"天地太狭窄",就像宝剑(湛卢)的光都能射穿星辰。最后两句最动人:茫茫世间还有无数迷途者,但修行者归来时,定会帮他们点破迷津("除点额"指点化开悟)。这里藏着修行者的慈悲心。
全诗妙在三个转折:从孤独到赞叹再到悲悯,像镜头从特写拉到全景。最打动人心的不是那些仙鹤大鹏的比喻,而是最后突然想到"还有那么多人没回家"——这种从自我超脱到心系众生的转变,正是禅诗最珍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