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洞中仙 前后各喝马一声

赶退日中乌,捉取月中兔。便著晶光覆了身,金马住。方是重阳做。交位显真功,换质成真趣。到此还知自在游,玉马去。走入云霞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修行场景,核心是道家追求长生超脱的理想。

上半部分用太阳和月亮作比喻:"赶走太阳里的乌鸦"指驱散白天的浮躁,"捉住月亮中的玉兔"象征获取夜晚的纯净能量。当修行者全身笼罩在晶莹光芒中,就像被金色天马守护,才算真正达到重阳(至高)境界。这里用神话意象生动表现了修行者调和阴阳、凝聚能量的过程。

下半部分讲修行成果:通过阴阳交融展现真功夫,脱胎换骨获得真趣。修成后就能自由遨游,乘着玉马飞升云端。最后"云霞路"的描写,把得道成仙的逍遥感具象化为绚丽的仙境之路。

全词特色在于: 1. 用"金马玉马"等神话坐骑代替说教,让修行过程充满画面感 2. "赶退""捉取"等动作词使抽象修行变得可操作 3. 从"日中乌"到"云霞路"的意象转换,完整呈现修行者的升华轨迹 4. 把艰深的道家思想转化为骑马飞升的奇幻冒险,易懂又有趣

本质上是用神话语言包装的修行指南,告诉人们:通过调和阴阳、锤炼心性,最终能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