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答应送作者一件羊毛毡衣却迟迟未到,作者用幽默的方式催促对方,顺便夸了夸这件衣服有多好。
前两句说塞外剪下的羊毛做成的毡衣,比春天的柳絮还软,比油脂还滑腻——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对比,让人一下子能想象这件衣服的舒适程度。
中间四句是"催货"的俏皮话:先说自己在异乡穷得连粗布衣都没有(虀盐倦客是自嘲穷书生),幸好将军(指刘景文)答应送衣;接着说这衣服配苏东坡式的帽子肯定雅致,瘦人系上腰带也精神——其实是用夸衣服的方式暗示对方"别光说不送啊"。
最后两句是高级吐槽:我猜您打包时肯定很懊恼,因为这衣服太长(暗指衣服还没做好),都没法让我穿上衬着佩刀显威风了。表面说衣服太长,实际是说"您这衣服怎么还没寄到啊"。
全诗把催朋友办事写得像聊天开玩笑,用羊毛的柔软、穿上的效果这些具体画面冲淡催促的尴尬,既保持文人风度又达到目的,展现了宋代文人交往的雅趣。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