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初见黄爵

侬家大江东,黄爵家江西。
江东黄爵不忍吃,江西黄爵贱如泥。
赤罂封口上有印,白绵卧酒中含脂。
君不见浯口(明抄校作江)漫郎真漫仕,万事平生不如意。
一囊红粟不一(徐本作难下)咽,千里苞苴谁复寄。
有时鲑菜念故乡,并刀落脍思饱霜。
青龟未堪(明抄、徐本作免)聊入俗,黄爵那知亦渡江。
时平(徐本作平时)漫说尔可咀,击鲜谁遣今得尝。
残杯欲尽客欲去,臛雁烹鱼岂论数(一作此)。
酒闻(徐本作间)风味不可名,惟有此郎难著句。
九原谁唤儋耳翁,添入当年老饕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个吃货的乡愁日记。全文分三个层次:

1. 黄鳝的身份之谜(前4句) 诗人说我家在江东,黄鳝老家在江西。奇怪的是江东的黄鳝舍不得吃,江西的黄鳝却便宜得像泥巴。这里用黄鳝价格落差,暗戳戳吐槽地域差异带来的心理落差——就像现在网购时发现原产地的东西反而更便宜。

2. 吃货的烦恼(中间12句) 诗人开始倒苦水:看着密封的好酒喝不着(赤罂封口),拿着高级红米没胃口,千里迢迢寄来的特产也提不起兴趣。明明想家时最爱吃鲑鱼刺身(鲑菜念故乡),现在看着刀工精致的鱼片却只想念霜打过的青菜。最后自嘲像只误入城市的土乌龟(青龟入俗),连江西的黄鳝都游过江来笑话自己。

3. 美食家的执念(最后6句) 诗人边喝酒边感叹:平时吹牛说啥都敢吃,真遇到美味反而怂了。眼看饭局要散,满桌鸡鸭鱼肉(臛雁烹鱼)都尝不出滋味。最后突然爆发出美食家的倔强——这滋味根本没法形容!非要较真写的话,除非把苏轼从坟里喊出来,让他修改当年写的《老饕赋》。

全诗妙在把乡愁藏在馋虫里:表面上纠结黄鳝价格、吐槽没胃口,实际是写异乡人对家乡味的执念。最后"召唤苏轼"的脑洞,活脱脱一个现代网友"在线等大佬写文案"的既视感,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