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自劾

祝融乘权号令酷,赤日黄埃助炎熇。
稚禾枯焦似束薪,涧溪涸竭行成陆。
哀哉斯民瓶罍空,妇叹儿号盈白屋。
已走群望荐牲璧,未见天公鞭蛰伏。
天降灾祲非偶然,毋乃感召由司牧。
一官衣食寄闾阎,何忍鞭箠等犬犊。
本心未丧戒摧戕,于民无恩仅无毒。
黄昏纵谢四知金,白日虚糜五斗粟。
我今自分无寸长,官方久矣宜褫逐。
安得旸雨时若民无饥,挂冠高隐弁山麓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古代官员在干旱时期写下的自我反省之作,核心思想是"天灾可能源于人祸,百姓受苦我有责任"。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灾情描写(前8句) 用生动的画面描绘大旱景象:太阳像火神发威,田地干裂,禾苗枯黄得像柴火,溪流干涸成陆地。百姓家里米缸见底,到处是妇女叹息、孩子哭喊的声音。这里用"赤日黄埃""稚禾枯焦"等具体景象,让读者直观感受旱灾的严重。

2. 自我问责(中间10句) 诗人认为天灾不是偶然的,可能源于官员治理不善。他自责道:我们这些官员靠百姓养活,却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他们。虽然没做伤天害理的事,但也没给百姓带来恩惠。即使没收受贿赂,白白拿俸禄也是罪过。这种"不作为也是罪"的思想很深刻。

3. 辞职决心(最后4句) 诗人觉得自己不配当官,应该被革职。他向往百姓能吃饱饭、风调雨顺的日子,甚至想辞官归隐山林。这种"以辞职谢罪"的态度,展现了古代清官的责任感。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 - 把百姓疾苦放在首位,完全站在人民立场 - 不推卸责任,主动把天灾和人祸联系起来思考 - 敢于承认自己"无功即是过",这种自省精神很难得

就像现代人常说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位古代官员在灾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检讨自己是否失职,这种担当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学习。诗中"妇叹儿号盈白屋"等细节描写,也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百姓的苦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