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才和机遇的关系,用盖房子比喻人才的成长过程。
前四句说:好木头遇到好木匠(大木得工师),才能根据木料特点做成合适的东西(因材结构宜)。要不是木匠手艺好(不缘操斧巧),谁能看出这是能做栋梁的珍贵木材(岂见豫章奇)?——这里强调人才需要伯乐赏识。
中间四句描写房子建好后的壮观景象:房檐像飞龙的翅膀(桴有飞龙翼),窗户精美得连仙女都忍不住偷看(窗来玉女窥)。高大的房梁像画一样美(穹窿成画栋),复杂的结构藏着精妙设计(岌嶪负文机)。——用夸张手法展现人才发挥价值后的成就。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虽然材料来自山林(伟自山林出),但最终成为皇宫的栋梁(高为殿阙资)。朝廷正在选拔人才(天朝方采择),要珍惜自己能被重用的机会(珍重所堪为)。——鼓励人才抓住机遇,实现价值。
全诗用盖房子的过程比喻:好材料(人才)遇到好工匠(伯乐),经过精心打造(培养),最终成为国之栋梁(实现价值)。既赞美了人才的可贵,也强调了机遇的重要性。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