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三咏 其一

我有数幅画,差可光蓬荜。
宋明及近贤,写意兼工笔。
或写十二楼,仙山迎海日。
或写采芝翁,春风吐茧栗。
数画自珍藏,重如金千镒。
偶有佳客来,始出封题密。
有客指数画,赝者三之一。
有客不谓然,说赝殊难必。
而我却澹然,不以患得失。
赝古亦何妨,虽赝存古质。
所恨是赝今,弄假乱名实。
安得有慧眼,一望辨凫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收藏的几幅画的感悟,核心思想是"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画本身的价值"。

第一段(前8句):
作者说自己有几幅不错的画,能让简陋的书房增色不少。这些画有宋明时期的,也有近代名家的,风格有写意的也有工笔的。有的画着仙山楼阁、海上日出,有的画着采药老人在春风中劳作。他把这些画当宝贝珍藏,看得比千金还重,只有贵客来访才会小心地拿出来展示。

第二段(中间8句):
有客人说这些画三分之一是假货,也有客人觉得真假难辨。但作者很淡定,觉得真假无所谓。他认为即便是假画,只要保留了古代绘画的精髓和气质,就依然有价值。

第三段(最后4句):
作者真正反感的是现代人做的假画,因为这会混淆视听、扰乱艺术市场的真实性。他希望能有一双慧眼,像分辨野鸭和家鸭那样轻松识别真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对话般的语言谈收藏心得,亲切自然
2. 提出了超越真伪的艺术鉴赏观 - 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比作者署名更重要
3. 结尾的"凫乙"典故用得巧妙(野鸭和家鸭外形相似但本质不同),形象地表达了辨别真伪的难度
4. 反映了文人雅士对待收藏的豁达态度,不执着于名利得失

简单说就是:别太纠结画是不是真迹,好看、有古风韵味就行,但故意造假骗人的行为还是要抵制的。这种既讲究又不较劲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