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雨后宁静的田园场景,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前四句用"春水""乱柳""野色""落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又带点野趣的郊外画面。水面上漂浮的柳枝、门前飞舞的落花,都是春天特有的动态美景。
中间四句写雨后环境。人迹罕至的泉石间花草芬芳,诗人登上池边小阁环顾四周,清澈的阳光洒满天地。这里"罕人迹"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芳菲"和"清晖"则强化了自然之美。
后六句转向抒情。诗人提到朋友辞去官职("君辞公府辟"),明白世事纷扰不如归隐。荷叶刚覆盖水面,钓竿已备好,连天上的鸟儿都在徘徊不肯离去。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自在,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生活细节,传递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主题。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在春日美景和闲适画面中,自然感受到隐逸生活的美好。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悠远,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邢昉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贞,一字石湖,因住家距石臼湖较近,故自号石臼,人称刑石臼,江苏南京高淳人。明末诸生,复社名士。明亡后弃举子业,居石臼湖滨,家贫,取石臼水酿酒沽之,诗最工五言,著有《宛游草》、《石臼集》。清代诗人王士禛在他的《渔洋诗话》中论次当时的布衣诗人,独推邢昉为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