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十年后重游故地,与老友相聚时的感慨和欢乐。
前两句"十年前事重徘徊,曾醉梁王百尺台"是说:十年前在这里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那时我们曾在高高的楼台上畅饮。这里用"梁王百尺台"这个典故,既写出了当年聚会场所的气派,也暗示当时意气风发的状态。
中间四句是重点:
"未觉壮怀输少日"——虽然年纪大了,但豪情壮志不减当年;
"不妨閒里斗深杯"——正好趁这闲暇时光痛快喝酒;
"扫除砚北横经席"——收拾好书房准备好好畅谈;
"料理城东小史来"——还特意安排了城东的年轻侍从来助兴。
最后两句"清兴到今仍未减,春风先为拆疏梅"最妙:说我们这份清雅的兴致至今未减,连春风都提前吹开了稀疏的梅花来助兴。这里用梅花提前开放这个细节,既点明了初春时节,又暗喻老友重逢的喜悦连自然都为之动容。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一次老友聚会,写出了岁月流逝中不变的友情和豪情。虽然十年过去,但那份志趣相投的快乐丝毫未减,反而因为岁月的沉淀更显珍贵。诗中既有对往事的怀念,又有活在当下的洒脱,还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读来让人感受到真挚的友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