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

年来懒看,古今文字纸千张。酒中悟得天常。闲杀*前好月,不肯照西厢。任昏昏一醉,石枕艟藤床。名途利场。物与我,两相望。目断霜天鸿*,沙漠牛羊。一庭秋草,教粉蝶黄峰自任忙。花老也、尚有余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看透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文人形象,语言直白却充满哲理。

上片(前半部分)讲的是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他说自己这些年已经懒得去读那些堆成山的书籍文章,反而在喝酒时悟出了"天常"(自然规律)。月亮明明很美,却"不肯照西厢"(暗指不愿为功名奔波),他宁可喝得醉醺醺的,随便找块石头当枕头,躺在藤床上睡觉。这里用"懒看""闲杀""任"等词,生动展现了他对世俗事务的漠不关心。

下片(后半部分)用对比手法强化主题。一边是追名逐利的"途"和"场",一边是超然物外的"我",两者互不相干。他望着天上的大雁、沙漠的牛羊,看着院子里秋草中忙碌的蝴蝶蜜蜂,突然发现:就算花儿凋谢了,也还留着余香。这个结尾很妙,用"花老余香"比喻人即使不再追求功名,生命依然有价值。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反差萌":用最日常的事物(喝酒、睡觉、看虫子)来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作者不是真的颓废,而是找到了比功名更珍贵的东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在生活。这种"躺平哲学"放在今天也很容易引起共鸣,特别是最后那句"花老也、尚有余香",简直可以当现代人的朋友圈签名。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