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子静墓

弭棹鸿村道,来寻处士坟。
泪痕沾宿草,悲思接愁云。
系树嗟无剑,名家幸有文。
东风吹野水,流响不堪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去拜访一位名叫张子静的隐士坟墓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哀伤和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停船后,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张子静的坟墓。"鸿村"可能是个地名,也可能是形容村庄的偏僻。一个"寻"字说明坟墓可能不太显眼,暗示墓主人生前是个低调的隐士。

中间四句是情感最浓烈的部分。诗人看到坟墓边的野草上还带着露水,就像眼泪一样;抬头望见阴沉的云,心情更加沉重。这里用"宿草"(隔年的草)和"愁云"两个意象,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悲伤完美融合。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宝剑可以挂在坟前的树上作为祭奠(这是古代祭奠贤士的习俗),但欣慰的是这位隐士留下了文章可以流传后世。

最后两句写景抒情:春风吹过野外的水面,那流水声听起来格外凄凉。这里的"不堪闻"不是说声音难听,而是说诗人心里太难过,连自然的声音都让他触景伤情。

全诗通过停船、寻墓、见草望云、感叹、听水声这一系列动作,把扫墓的过程和悲伤的心情写得非常真实感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朴实无华的怀念——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重和惋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