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带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生感悟,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
前四句讲自然规律:四季轮转成就岁月,日月交替带来阴阳变化。万物都在不断消逝,但天地的运行自有其永恒法则。这里用"播"字形容日月传递能量,很形象。
中间四句写冬日景象:阴云遮蔽朝阳,薄霜过后坚冰接踵而至。诗人低头抬头间发现自己已活了一世,不禁羡慕那些能乘云飞翔的仙人。通过"元阴""坚冰"的寒冷意象,暗示人生困境。
最后四句表达超脱态度:既然万物没有真正的开始与终结,又何必执着于上古的理想时代呢?诗人只想追随"道"的指引,或许这样能看清未来方向。这里用"羲皇"(伏羲)代表对黄金时代的向往,但诗人选择放下执念。
全诗亮点在于:把冬天的自然现象与人生思考巧妙结合,从观察结冰霜降,到感悟生命短暂,最后获得精神解脱。诗人没有沉溺于悲观,而是用道家思想化解困惑,展现出豁达的智慧。语言干净利落,意象选择精准,思想层层递进,是首很有哲理的咏冬诗。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