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马洲书院

蝌斗秦皆废,灵光鲁独存。
豆笾漂海国,丹雘暗淮村。
苔藓花侵础,蒲芦叶拥门。
青春深雾潦,白日老乾坤。
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尊。
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
先辈俱冥漠,诸生罢讲论。
断编尘树冷,遗像网虫昏。
尽变衣冠俗,终归礼义源。
江南游学士,瞻拜敢忘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书院(马洲书院)的沧桑变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没落的惋惜和对礼义精神的坚守。

前八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书院破败现状:秦朝文字早已失传,唯有这座书院像鲁国灵光殿一样孤独留存。祭祀器具漂泊海外,彩绘的墙壁在淮河边的村庄里黯然失色。苔藓爬满柱基,芦苇堵住大门,青春被雾气笼罩,岁月在阳光下流逝——这些意象都在诉说书院的荒凉。

中间八句追忆书院往昔荣光:这里曾培养出德高望重的贤人(三王),保持着传承百代的庄严礼仪。但当麒麟(祥瑞)隐退、野牛(混乱)横行时,先贤逝去,学生离散,典籍蒙尘,画像结网,一切辉煌都消逝了。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虽然时代变迁使衣冠服饰(外在文化)改变,但礼义道德(文化内核)永远值得传承。江南游学的读书人前来瞻仰时,都怀着不敢妄言的敬畏之心。诗人通过书院这个缩影,表达了对中华文化根基的坚守,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