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又壮美的山水之旅,充满动感和画面感。
诗人乘船在湍急的江水中前行,开篇就用"凌奔壑"(冲向奔流的山谷)和"蹑峻岐"(踏上陡峭的山路)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江岸险峻,山峰高耸入云,船只在急流中颠簸,连倒影都在岩石上摇晃,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接着画面突然变得柔美:水雾笼罩着青翠的小洲,夕阳为山崖披上红霞。微风吹动水边的浮萍,露珠挂在竹枝上像在哭泣。这里用"泣"字把自然景物拟人化,让景色有了情感。
最后诗人感叹:虽然这山水很美,但旅途的艰辛又有谁能懂呢?"劳歌"指船夫号子,暗示一路的艰险。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让美景更动人,也让艰辛更深刻。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山水纪录片,有惊险刺激的镜头,有静谧唯美的画面,最后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诗人用精准的动词("弭棹""低鞭""泛水")和鲜明的色彩对比("翠渚""丹崖"),让文字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