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凋敝的图景,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农民的艰辛。
前两句写眼前实景:紫色的苜蓿花开了,松树花粉随风飘散,这本该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但紧接着笔锋一转,点出"贫家生计转萧条"——穷苦人家的日子反而越来越艰难。这里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人间疾苦,形成强烈反差。
后两句进一步解释萧条的原因:平原上到处都看不到麦田("牟麦"即大麦小麦),连山鸟都在叫着"婆饼焦"(一种模仿鸟叫声的民间说法,暗指粮食不够)。诗人用"休呼"二字,像是无奈地请求山鸟别再提醒人们缺粮的窘境,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让人心酸。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写的是沉重的民生问题,却用春天美景和鸟鸣这些轻快的意象来呈现。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让读者在感受到农民苦难的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就像用糖衣包裹苦药,表面的美好更反衬出内里的苦涩。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