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杖

劲节稜稜瘦且坚,形模界尺出天然。
山翁甚爱资扶老,村衲无知误削圆。
偏称深衣同此矩,漫夸长笛大如椽。
有时閒为吟诗出,徙倚中庭月一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根方形的竹杖,通过它展现了老人生活的朴素智慧和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竹杖的外形:笔直硬挺、棱角分明,像一把天然形成的尺子。这里用"界尺"比喻,既形象又暗含规矩之意。

中间四句讲竹杖的用途和遭遇:
- 山里老人爱用它当拐杖
- 不懂事的村僧却把它削圆了(暗喻世人常破坏天然之美)
- 它和古人深衣(传统服饰)一样方正有度
- 别笑话它粗得像房梁,它可比那些华而不实的长笛实在多了

最后两句最美:老人有时拄着竹杖在院子里散步,对月吟诗,月光把庭院的方砖照得发亮。这个画面把竹杖、老人、月光融为一体,透出淡泊宁静的晚年情趣。

全诗妙在:
1. 把普通竹杖写出品格,象征正直不阿的为人
2. 对比"削圆"的世俗眼光,突出坚守本真的可贵
3. 结尾月下场景,让日常物品有了诗意光辉

就像我们现在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诗人是用一根竹杖,写出了平凡生活中的雅致和坚守自我的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