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探讨了关于认知和真理的哲学思考。
前两句"先觉欲觉后,三峰列四图"可以理解为:已经明白道理的人想要启发后来者,就像三座山峰排列出四幅图画(这里用山峰和图画比喻不同的认知角度或真理的不同面向)。
中间两句"求精由蕴入,言说本来无"是说:追求真理要从内在领悟开始,真正的道理其实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就像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深刻的领悟是超越语言的。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山峰、图画这样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学思考
2. 揭示了认知真理的两个关键:需要引导启发,更需要个人领悟
3. 最后点明语言在表达真理时的局限性,引人深思
就像教小孩骑自行车,光说理论没用,必须自己找到平衡感一样,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领悟往往超越语言,需要用心体会。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