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

金印如斗封王侯,何如烂漫江南游。
山能不老阅今古,云自无心忘去留。
我似孤松蟠涧底,斤斧之余流落此。
轻便却羡无根蓬,随风直上青霄里。
壶中变态何所无,色色略同朝与晡。
千里飞蝇政缘骥,百兽畏虎元非狐。
置是休论且行乐,明月张灯天展幕。
更持北斗{左奭右斗}酒泉,浇我胸中万邱壑。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开头两句用"金印封侯"和"烂漫江南游"对比,直接点明主题:与其追求高官厚禄,不如在江南纵情山水。这里"金印"代表权力地位,"烂漫游"象征无拘无束的生活。

中间用"不老的山"和"无心的云"作比喻,说自然永恒不变、超然物外,暗示人应该学习这种超脱的心态。"我似孤松"四句用"孤松"和"无根蓬"对比:被砍伐的孤松困在山涧,反而羡慕能随风高飞的蓬草,表达了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壶中变态"以下四句用寓言式写法:酒壶里的世界千变万化就像人生百态;苍蝇附在千里马上比喻小人依附权贵;百兽怕虎不是因为虎像狐狸,暗指世人常被表象迷惑。这些都在讽刺世俗的虚妄。

最后四句是豁达的收尾:放下这些争论吧,趁着明月当空、天如帷幕,痛快喝酒,让美酒冲刷胸中的万千沟壑(比喻种种烦恼)。"北斗舀酒"的夸张想象,展现了想要借酒消愁、放空自我的豪情。

全诗用自然景物和生活比喻,把"看透名利、追求自由"这个抽象道理说得生动有趣。最后"以酒消愁"的结尾既浪漫又带着几分无奈,让读者在感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复杂的心境。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