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百十七

云门举起竹篦,开口知君话堕。
上方香积不餐,甘伏食人涕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场景,核心是通过日常小事传递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云门举起竹篦,开口知君话堕"描写禅师举起竹篦(一种竹制工具)的动作,暗示真理往往就在平凡事物中。当人想用语言解释时,反而容易落入思维的陷阱,这正是禅宗"不立文字"的思想。

后两句"上方香积不餐,甘伏食人涕唾"更有意思:放着天界的美味(香积)不吃,却甘心接受别人的口水(指世俗见解)。这用夸张的对比讽刺了世人总爱追逐虚无缥缈的东西,却忽视眼前真实。就像现代人总在手机里找答案,却忘了观察身边的世界。

全诗的精髓在于:真理不在远方,就在你放下执念的当下。那个举竹篦的动作本身就是答案,就像生活中一个微笑、一阵风都可能让人顿悟。诗人用吃饭这么日常的事作比喻,让深奥的禅理变得亲切可感,这正是禅诗的魅力——把哲学藏在生活琐事里,等着有心人发现。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