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赠谢榛

浮云四何之,高天莽回互。
空谷非所依,畴能测衷慕。
念我平生欢,挥手不反顾。
朔气日夜侵,霜霰浩无度。
洪流飒然交,万木倏改素。
庐巷墐户炊,停车饭中路。
吐沫鲜馀润,裁襦狭广步。
隐士代失职,达者惭其故。
欲以俭世工,御风而飧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守,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漂泊者的困境(前八句)
像浮云一样无处可依的诗人,站在空旷山谷中仰望变幻莫测的天空。他想起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如今都已转身离去。这里用"朔气日夜侵"等自然景象的恶化,暗示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就像突然降临的寒潮让万物凋零。

2.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中间六句)
描写了两种生存状态的对比:普通百姓蜷缩在简陋房屋里做饭,而诗人自己却选择在旅途中啃干粮。用"吐沫都不够湿润嘴唇""衣服太窄迈不开大步"这样生活化的比喻,展现物质匮乏与精神追求之间的拉扯。

3. 知识分子的反思(最后四句)
诗人直言不讳地指出:真正的隐士精神在现代已经失落,连通达之人也愧对先贤传统。最后两句尤为深刻——有人想用投机取巧的方式(俭世工)来模仿古人"饮风餐露"的高洁,这实际上是对隐士精神的扭曲。这种批判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个人漂泊体验上升为对时代的观察,用"浮云""霜霰""洪流"等自然意象隐喻社会变迁,在简练的文字中既流露出孤独感,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醒。特别是最后对社会伪隐士现象的讽刺,显示出诗人不肯随波逐流的风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