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老友李文众的见可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首联"槐阴小径转閒坊,犹记田家旧草堂"写诗人沿着槐树成荫的小路,拐进幽静的街巷,回忆起朋友当年简朴的农家草屋。这里通过"槐阴"、"閒坊"等意象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氛围。
颔联"归路重经疑昨梦,名园欲别惜韶光"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的恍惚感——仿佛昨日重现,又像在做梦;即将离别时,更觉美好时光珍贵。这种时光流逝的感慨很能引起共鸣。
颈联"浓熏酒气荼蘼架,翠滴苔痕薜荔墙"用生动的嗅觉和视觉描写:荼蘼花架下飘着酒香,爬满薜荔的墙上苔痕青翠欲滴。诗人通过"浓熏"、"翠滴"等词语,让读者仿佛能闻到花香、看到青苔。
尾联"最爱一轩幽绝处,紫藤花罩读书床"点明全诗主旨:最让诗人留恋的是那个被紫藤花笼罩的书房。这个画面既幽静又浪漫,紫藤花与书桌相映成趣,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小路、草堂、花架、藤蔓等寻常景物,勾勒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文人庭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最打动人的是那份闲适自得的心境,以及将普通景物写得如此诗意的能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