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明时节路过吴氏家族祖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荒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的感慨。
首联"华表今何在?苍凉宰树存"用对比手法开篇:昔日气派的华表(古代墓前石柱)已消失,只剩坟前老树孤独挺立。"宰树"特指墓前树木,一个"苍凉"立刻定下全诗萧瑟基调。
颔联"碑残尘作字,墓古棘当门"像两个特写镜头:残破墓碑上的字迹被尘土掩盖,古老墓门前野荆棘丛生。这里用"尘作字"的巧妙说法,暗示时光湮灭了历史记忆。
颈联"风紧鸟声嘿,沙寒岭色昏"转入环境描写:寒风呼啸连鸟都噤声,飞沙走石中山岭显得昏暗。通过听觉(鸟声嘿)与视觉(岭色昏)的双重压抑,强化了阴森凄冷的氛围。
尾联突然转折:"治平腾越著,终古荐蘋蘩"——虽然眼前荒凉,但吴氏家族曾经的治世功绩永远值得后人用蘋蘩(祭祀水草)来祭奠。前六句的衰败景象与最后两句的崇高评价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功业永存"的主题。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景的残碑荆棘,拉到远景的风沙山色,最后用画外音点明主旨。这种由实入虚的写法,让读者在具体画面中自然体会到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荒坟与荣光的并置,让人对"什么是永恒"产生思考——建筑会倒塌,但精神功业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