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六日和朋友去长庆寺吃荔枝的闲适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前两句用颜色对比勾勒出古寺风貌:青苔覆盖着唐代的石碑(说明寺庙历史悠久),寺门被红云般的荔枝林环绕(展现盛夏荔枝成熟的盛景)。诗人没有直接写荔枝多,而是用"红云"这个比喻让人想象满树红果的壮观。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采摘过程:客人可以亲自挑选果树(体现参与感),僧人热情打开果园招待(主客融洽)。他们把荔枝比作"甘露"(突出甜美),用清冽泉水冰镇(增添爽口感)。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能尝到荔枝的鲜甜。
最后两句最有趣:主仆都分到了荔枝,可树上果子还是多得压弯枝条。这种夸张手法既表现荔枝丰收,也暗含分享的快乐——好东西越分反而显得越多。全诗通过一次日常的荔枝宴,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惬意,以及简单生活中蕴含的满足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