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题范文正公所书伯夷颂卷尾
翰墨尝托文章传,文章益重节义全。
使无节义照今古,文章翰墨空婵娟。
特立独行不顾众,万世标准权亦用。
吏部雄文破鬼胆,为渠唤醒西山梦。
范公相望馀千龄,人物自与皋夔并。
黄素细书《伯夷颂》,白头不草《太玄经》。
一字千金价无让,虹光夜彻星斗上。
夷清韩颂高平书,再拜莫作文翰想。
奸臣袭藏犹畏仰,面无生色泚流颡。
珠还毡复子孙贤,我信斯文天未丧。
佳辞善书常有馀,呜呼,节义不可一日无。
使无节义照今古,文章翰墨空婵娟。
特立独行不顾众,万世标准权亦用。
吏部雄文破鬼胆,为渠唤醒西山梦。
范公相望馀千龄,人物自与皋夔并。
黄素细书《伯夷颂》,白头不草《太玄经》。
一字千金价无让,虹光夜彻星斗上。
夷清韩颂高平书,再拜莫作文翰想。
奸臣袭藏犹畏仰,面无生色泚流颡。
珠还毡复子孙贤,我信斯文天未丧。
佳辞善书常有馀,呜呼,节义不可一日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范仲淹(范文正公)的书法作品《伯夷颂》,探讨了文章、书法与道德节义的关系。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艺术与道德的依存关系
开头四句点明核心观点:书法(翰墨)靠文章流传,文章的价值更在于作者的道德气节。如果缺乏节义精神,再美的文章和书法也只是空有华丽外表("空婵娟")。就像现在说的"字如其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需要高尚品格支撑。
2. 对历史典范的致敬
中间用"特立独行""万世标准"赞美伯夷(商朝隐士)和韩愈(吏部,曾写《伯夷颂》)。说韩愈的文章有震撼力("破鬼胆"),能唤醒人们心中的气节("西山梦"指伯夷隐居的西山)。这里把范仲淹比作古代贤臣皋陶和夔,强调他与这些圣贤同样伟大。
3. 具体赞美范仲淹的书法
"黄素细书"等句描写范仲淹晚年用黄绢认真书写《伯夷颂》,不像扬雄晚年还写《太玄经》追求虚名。他的字价值连城("一字千金"),墨宝的光彩("虹光夜彻")能照亮星空,将伯夷的高洁、韩愈的文采、范公的书法并称为"三绝"。
4. 道德力量的震慑作用
最生动的是描写奸臣反应:他们偷藏这幅字时吓得脸色发白、满头大汗("面无生色泚流颡"),反衬出节义精神对邪恶的天然威慑力。最后以"珠还毡复"典故(比喻宝物终归正主)强调天道不灭,呼应开头"节义不可一日无"的主题。
全诗用书法作品为载体,层层递进地揭示:真正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创作者的品格。就像今天我们说"德艺双馨",作者认为没有道德支撑的艺术只是漂亮空壳。诗中历史人物与书法作品的交织,构建出一个精神传承的谱系,让读者感受到超越时空的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