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退休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投老归来万事休,北窗一枕足清幽"写老人退休后放下所有俗务,在北窗下安然入睡的悠闲场景。"万事休"三个字干脆利落,显示出彻底放下世俗牵绊的洒脱。
后两句"虽然不得行胸臆,幸喜身无千岁忧"是点睛之笔。诗人坦言虽然不能完全实现年轻时的抱负,但值得庆幸的是摆脱了长生不老的烦恼。这里用"千岁忧"暗指对生命长短的焦虑,反衬出安享当下的可贵。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对比"不得行胸臆"和"身无千岁忧",巧妙展现了老年人特有的智慧:不再执着于未竟的理想,而是学会珍惜眼前简单的快乐。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如何面对退休生活、处理人生遗憾,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龚明之
(1091—1182)宋苏州昆山人,字熙仲,一作希仲,号五休居士。龚况从子。年六十举乡贡,授高州文学。后敕监潭州南岳庙。年八十乞致仕,乡人又请于朝,超授宣教郎。有《中吴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