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履道送王介山

寒厅零落分半毡,雪霜刻栗年复年。
书生事业澹无味,赖有夫子坐我前。
世间好恶纷非是,蛮触相挺人不耻(旧抄本注:时范月溪去之。)。
嗟君嗜好与世殊,推波独障百川水。
君今何去昔何来,江南欲掉扁舟回。
相思此去杳如梦,日斜独上高高台。
富贵来时未为暮,道旁愚妇从渠觑。
我亦来乘下泽车,看君万里翱翔去。
云萍聚散渺莽中,讲席人惊冀北空。
少陵时作湖山主(自注:傅草堂时谒告。),一面谁当孔道冲。
相看一醉无何有,笑指春江作春酒。
丈夫何事儿女态,明日长亭一挥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和人生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半部分用生活化的场景开头:破旧的厅堂里连坐垫都要分着用,年复一年过着清苦日子。但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夫子"指王介山)相伴,平淡的书生生活也有了滋味。这里用"分半毡"的细节,生动表现了清贫却温馨的友谊。

中间部分转入对现实的感叹:世人常为小事争斗("蛮触"典出寓言,指无谓的争执),而王介山却特立独行,像中流砥柱般坚持自我。"推波独障百川水"这个比喻很形象,把友人比作逆流而上的勇者。

送别场景写得尤其动人:朋友要乘小舟回江南,诗人独自登高远望,用"日斜""杳如梦"营造出惆怅氛围。但随即笔锋一转,说大丈夫不该作儿女态,明天长亭送别时潇洒挥手就好。这种故作豁达反而更显情深。

最后用几个生动的比喻收尾:人生如浮萍聚散("云萍"),友谊像春江酿成的美酒。特别是"笑指春江作春酒"这句,把江水比作酒,既豪迈又浪漫,体现了文人特有的洒脱。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通过日常细节(分坐垫、登高台、挥手告别)展现深厚友情,在感叹世事无常中保持乐观,这种真挚的情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