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暴雨,实则借天气暗讽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暴雨中蛟龙翻腾看似壮观,但百姓其实更怕这种天气(因为可能引发灾害)。这里暗示统治者追求表面功绩(如"汤武"这样的明君),却让百姓受苦。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比喻:把暴雨比作古代圣王治水时期("禹王时")的洪水,讽刺当下官员自诩政绩超越古代明君,实际却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电鞭""风爽"这些看似惬意的描写,其实是反语——暴雨带来的不是凉爽,而是灾难。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宁愿忍受酷暑,也不愿暴雨成灾让百姓流离失所("泽国到天涯")。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
全诗妙在借自然现象说社会问题,用暴雨隐喻苛政,既保持诗歌的意境美,又传递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看似写天气,实则写人心;看似说自然,实则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