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听打铁子唱吴歌

孤寺沙四围,曲声从中起。
初发雨霏微,须臾忽滂沛。
飘风绕屋梁,遏云云欲坠。
鸾吹与莺啼,化作清商意。
神女朝暮愁,鲛人深下泪。
半夜弹箜篌,河流终瀰瀰。
此地多野干,镇日鸣不已。
愿借清绝音,一为洗烦耳。
乍听疑广陵,又疑秦淮沚。
试问歌者谁,云是打铁子。
少小学阊门,随飙度辽海。
无食涩歌喉,挥锤涕如雨。
再请歌一曲,未歌先掩袂。
宛转更悲凉,增我流离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雨中听人唱歌的场景,充满了情感和画面感。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一个孤零零的寺庙,四周是沙地。突然,从寺庙中传出了歌声。起初,雨还很小,但很快就下得很大。风绕着房屋吹,云似乎要被吹落。这里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孤寂和自然的威力。

接下来,诗人用“鸾吹与莺啼”来形容歌声的美妙,仿佛仙鸟的鸣叫。歌声中透露出一种清冷的意境,让人联想到神话中的神女和鲛人,她们在朝暮间感到忧愁,深海中流泪。这些比喻让歌声显得更加神秘和动人。

然后,诗人提到了半夜弹箜篌(一种古代乐器),河流依旧流淌。这里有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歌声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还提到这个地方有很多野干(一种动物),它们整天鸣叫,但诗人希望能借这清绝的歌声,洗去心中的烦恼。

接着,诗人听到歌声,仿佛置身于广陵(扬州)或秦淮河畔,这些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化胜地。他好奇地问唱歌的人是谁,得知是一个打铁的人。这个打铁的人年轻时在阊门(苏州)学习,后来漂泊到辽海(辽东),生活艰难,常常饿得嗓子发涩,挥锤时泪如雨下。

最后,诗人请打铁的人再唱一曲,但打铁的人未唱先掩面,歌声更加宛转悲凉,勾起了诗人自己的流离之感。这里,诗人通过打铁子的歌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共鸣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雨中的歌声,描绘了一个孤独、漂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间悲欢的理解。歌声不仅是打铁子的心声,也是诗人自己情感的投射,充满了悲凉与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