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雪融、河水上涨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对皇家恩泽的感怀。
开头两句写景:山上的积雪渐渐消融,门前的河水涨满碧波。画面清新自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河水上涨后,骑马就能并排过河,哪里还需要渡船呢?这里既写出了水势的变化,也暗含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然后笔锋一转,提到寺庙背后的清凉世界和正面的松石禅意(寺庙里有皇帝赐的"松石禅"匾额)。这里既有对寺庙清幽环境的描写,也暗含对皇恩的感念。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看到这一切就想起先皇的恩德,抬头低头间都在追忆那个圣明的时代。"羹墙"典故出自古人思念亡君时连看到墙上的影子都觉得像先君,这里用来表达对先皇的深切怀念。
全诗从眼前春景写到禅寺,再自然过渡到对先皇的追思,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语言清新流畅,用典自然不晦涩,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