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君谦
子有好学名,得之直从幼。
矻矻忘其疲,每以夜为昼。
谁令不自爱,坐与简编斗。
旋致心腹间,有病见脉候。
乡人尝谓子,文笔真似舅。
舅也昔养疴,亦在掇科后。
七日仪部官,在告月且又。
服药未见功,具疏遂入奏。
昨朝获愈音,颜面喜欲皱。
西风作新寒,南去不可逗。
相过一何疏,相别一何骤。
子去固欣然,孰与箴老缪。
惟子有书癖,舍书莫能救。
譬如病酒人,戒饮貌愈瘦。
何如稍饮之,病去渐复旧。
子病偶类兹,简编实醇酎。
茹多仍吐之,纸上发奇秀。
三年当复来,观子所成就。
矻矻忘其疲,每以夜为昼。
谁令不自爱,坐与简编斗。
旋致心腹间,有病见脉候。
乡人尝谓子,文笔真似舅。
舅也昔养疴,亦在掇科后。
七日仪部官,在告月且又。
服药未见功,具疏遂入奏。
昨朝获愈音,颜面喜欲皱。
西风作新寒,南去不可逗。
相过一何疏,相别一何骤。
子去固欣然,孰与箴老缪。
惟子有书癖,舍书莫能救。
譬如病酒人,戒饮貌愈瘦。
何如稍饮之,病去渐复旧。
子病偶类兹,简编实醇酎。
茹多仍吐之,纸上发奇秀。
三年当复来,观子所成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杨君谦的赠别诗,用亲切的口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劝诫。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夸赞与担忧(开头到"有病见脉候")
诗人先夸杨君谦从小就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读书刻苦到"用夜晚当白天"的地步。但紧接着就流露出担心——这样拼命读书把身体都累垮了,就像和书本打架一样伤身。这里用"坐与简编斗"的生动比喻,把读书人埋头苦读的形象写得很有趣。
2. 以舅舅为例的劝诫("乡人尝谓子"到"具疏遂入奏")
诗人用杨君谦舅舅的例子来提醒他:你舅舅当年考取功名后也这样拼命工作,结果当了七天官就病倒请假,吃药不见效还得写奏折请辞。这段通过真实案例暗示"身体比功名重要"的道理,很有说服力。
3. 幽默的治病良方("昨朝获愈音"到最后)
最后部分写得最生动:听说朋友病愈要南下,诗人先假装舍不得,接着突然话锋一转,用"酒鬼戒酒"来打比方——说杨君谦爱书如酒鬼贪杯,强行戒书反而憔悴,不如适当读书,像病人慢慢喝酒调养。最后鼓励他三年后带着新成就回来,既化解了说教的严肃感,又饱含真挚祝福。
全诗亮点在于:
- 用生活化的比喻(斗书、病酒)把读书人的执著写得活灵活现
- 像朋友聊天一样娓道来,既有调侃又有暖心建议
- 在劝人保重身体时,不否定对方的热爱,主张"适度"的智慧
- 结尾的三年之约充满画面感,让离别变得温暖可期
这种既有长辈般的关怀,又不失朋友间幽默感的赠别诗,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引起共鸣——就像劝熬夜加班的同事要注意健康,既理解对方的追求,又希望TA活得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