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舜禹
帝舜生於姚丘兮,地近夷而居东。
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於大虹。
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
二女降於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
大禹巡於鬴山兮,会群臣而计功。
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
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
发金简於石匮兮,藏秘图於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灵护夫禹穴。
俨庙貌於千古兮,遗化被於无穷。
系帝王之所在兮,宜风俗之近古。
习孝悌与勤俭兮,亦好逊而上忠。
客曰於戏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
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岂无与舜禹之事同。
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於大虹。
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
二女降於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
大禹巡於鬴山兮,会群臣而计功。
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
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
发金简於石匮兮,藏秘图於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灵护夫禹穴。
俨庙貌於千古兮,遗化被於无穷。
系帝王之所在兮,宜风俗之近古。
习孝悌与勤俭兮,亦好逊而上忠。
客曰於戏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
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岂无与舜禹之事同。
现代解析
这首《越问·舜禹》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两位上古圣王舜和禹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的美德和功绩。
诗的前半部分讲舜的故事:舜出生在姚丘这个地方,母亲因为看到彩虹祥光而怀孕。诗中提到舜在历山耕种、在河边制陶打渔的往事,还写到他娶了尧的两个女儿,百官都追随他。这些细节展现了舜从平民到帝王的成长历程,突出他勤劳、仁德的品质。
后半部分讲大禹的故事:禹在会稽山召集诸侯论功行赏,惩罚迟到的防风氏,体现了他治国的威严。诗中还提到禹"菲饮"(粗茶淡饭)的节俭、"凿溪治水"的功绩,以及发现治水秘籍的传说,展现了他为民造福的精神。
最后几句是诗的升华:诗人说这些古迹和传说至今仍在,当地还保留着孝顺、节俭、忠诚等传统美德。通过"客曰"(客人感叹)的形式,诗人表达了对舜禹时代的向往,鼓励人们学习圣王精神,认为只要努力,普通人也能成就伟业。
全诗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神话传说、历史遗迹和道德教化自然融合,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通过舜禹的具体事迹,传递了中华民族勤劳、仁爱、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孙因
庆元慈溪人。孙梦观兄。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仕至朝请大夫。晚年隐居四明山。博综古今,善属文,尝采会稽遗事作《越问》,以补王十朋《风俗赋》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