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不见同怀侣,悠然独夜思。
风凄闻角处,月落倚楼时。
计拙陶潜酒,心忧阮籍诗。
千山芳蕙歇,策杖复何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处时的孤独与忧思,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首联“不见同怀侣,悠然独夜思”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只能独自在秋夜里沉思。“悠然”看似闲适,实则暗含无奈,凸显了内心的孤寂。

颔联“风凄闻角处,月落倚楼时”通过具体的景物渲染氛围:秋风萧瑟,远处传来号角声(可能是军营或边塞的象征),月亮西沉,诗人倚靠高楼,默默凝望。这两句用“风凄”“月落”烘托出冷清、苍凉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颈联“计拙陶潜酒,心忧阮籍诗”借用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心境。陶渊明爱饮酒避世,阮籍写诗抒发忧愤,诗人说自己既没有陶渊明借酒消愁的洒脱,又像阮籍一样满腹忧思。这里透露出一种矛盾——既想超脱现实,又无法摆脱内心的苦闷。

尾联“千山芳蕙歇,策杖复何之”进一步深化孤独感:山野间的香草(芳蕙)已经凋零,诗人拄着拐杖,却不知该去向何方。“芳蕙歇”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复何之”(还能去哪儿呢)则表现出迷茫与无措,仿佛人生失去了方向。

全诗的精髓:诗人通过秋夜的景物、历史人物的对比,以及“芳蕙凋零”的隐喻,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孤独、忧愤和迷茫。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人生况味——当理想受挫、知己难觅时,人难免会陷入对前路的思考与彷徨。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