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与登州安闲散人二首
位妆变,乡取瑞,性分朗。满心中,端布政,理尤清爽。凡五马,他辅弼,性感恩舒畅。身处、安闲散神,搜寻道家珍藏。因好讨,光明射,里真丹有况。户长烧,门频溉,得堪依仗。生须要,男交会,下且休貌状。时间、方面了了,待为宰相。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追求内心自在与道家境界的官员形象,语言直白却暗藏玄机。
上阕写这位官员的为官之道:
开头说他为官时懂得变通(位妆变),为家乡谋福祉(乡取瑞),性格开朗(性分朗)。他处理公务时心思清明(满心中)、施政公正(端布政),尤其擅长梳理复杂事务(理尤清爽)。虽有下属辅佐(凡五马),但他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性感恩舒畅)。表面看是写清官形象,实则"道家珍藏"已暗示他另有所好。
下阕揭示他的真实追求:
他私下沉迷炼丹(搜寻道家珍藏),追求"光明射"的丹药境界。描写了道家修炼场景:炉火长烧(户长烧)、反复炼药(门频溉),坚信丹药能成仙(得堪依仗)。最后几句看似突兀的"男交会"可能隐喻阴阳调和的炼丹术语,而结尾"待为宰相"的野心,与前面修仙追求形成有趣反差——他既想得道成仙,又放不下仕途抱负。
全词妙在双关:
表面歌颂勤政官员,实际描写"公务员炼丹"的荒诞场景。通过"安闲散人"这个道号,揭开了古代文人既想建功立业又想超脱世俗的矛盾心理。最后"时间了了"(时候到了)的结局,不知是指他炼丹成功还是官场得意,留下开放性结局。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