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百姓在干旱酷暑中的苦难,以及统治者救灾不力的现实,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写旱灾景象:庄稼因干旱无法收割,荷花在酷暑中枯萎。人们渴望的雨云仿佛远在天边,银河里的水也像被隔开无法落下。这里用"云霓似隔天三尺"的夸张手法,突出求雨不得的绝望。
中间两句暗含讽刺:朝廷只会空喊救灾口号(求马诏实为苛政),而金山寺僧人求雨失败投江的传说,暗示连神明都无能为力。这两句揭露了官府救灾不力,反而加重百姓负担。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人们饿极了才想起峨眉山——那里终年冰雪覆盖,与眼前的酷旱形成强烈对比。这个结尾既点出百姓走投无路的处境,又暗含对清凉世界的向往,留下深刻余韵。
全诗用"禾黍""芙蓉"等意象勾勒旱灾,通过"求马诏""咒龙僧"等典故批判时政,最后用"峨眉风雷"的清凉反衬现实的酷热,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天灾人祸中的人间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