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慈乌图

昔年堂前树好时,清阴为盖临轩池。
深根不撼地维定,夜夜慈乌来哺儿。
飓风一夕捲土至,吹得堂前树憔悴。
树叶落地乌以飞,乌雏哑哑啼不去。
雏欲为乌报含食,长天茫茫海云黑。
安得扶桑千丈枝,风吹不动乌宁翼。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棵树和乌鸦的故事,隐喻了子女对父母恩情的感念与无力回报的遗憾。

前四句描绘了温馨回忆:当年庭院里的树茂盛时,树荫像伞盖一样庇护着池塘。树根深扎大地纹丝不动,每晚都有母乌鸦飞来喂养小乌鸦——这里用"慈乌"比喻父母,用"哺儿"展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

中间四句写变故突至:一场飓风把大树摧残得枝叶凋零,树叶飘落时母乌鸦也飞走了,只剩小乌鸦在原地哀鸣。这里"飓风"象征人生变故(可能是父母离世),"树叶落地"暗示家庭破碎,"乌以飞"指父母离去,"雏啼不去"表现子女的不舍。

最后四句抒发遗憾:小乌鸦想报答母鸦的养育之恩(喻子女想孝顺父母),但天地昏暗无处寻觅。诗人渴望找到神话中坚固的扶桑树枝(喻永恒不变的依靠),让狂风都吹不动,使乌鸦能永远停驻——这其实是明知不可为的愿望,凸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伤痛。

全诗用乌鸦反哺的自然现象,把中国人"孝亲"的传统情感表达得深沉动人。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想报答却已来不及"的普遍人生遗憾,就像我们很多人面对亲人离世时,总会想起那些没来得及说的感谢、没来得及做的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