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刘石台舟过丹霞水涨溯流见怀次韵 其二

寒岩古木动高秋,望入云端意莫收。一宿未能倾契阔,三生何处话沉浮。

拟将良夜深投辖,却忆清风独掩楼。何事豪吟归兴促,空馀明月照峰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乘船经过丹霞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首联"寒岩古木动高秋,望入云端意莫收"写景:冷峻的山岩和古老的树木在深秋中显得格外肃穆,抬头望向高耸入云的山峰,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里通过"寒岩""古木""云端"等意象,营造出壮阔而略带寂寥的秋日氛围。

颔联"一宿未能倾契阔,三生何处话沉浮"转入抒情:虽然同宿一夜,却来不及畅谈人生;不禁让人思考,前世今生,我们能在哪里诉说人生的起伏?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拟将良夜深投辖,却忆清风独掩楼"写矛盾心理:本想整夜畅饮尽兴("投辖"是留客的典故),却又想起独自在清风中闭门沉思的情景。展现了诗人既想纵情欢聚,又渴望独处沉思的复杂心境。

尾联"何事豪吟归兴促,空馀明月照峰头"以景作结:为什么豪迈的吟咏后归意如此急切?只留下明月静静照耀着山峰。用明月孤峰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豪情过后的淡淡惆怅。

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寒岩""明月"等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巧妙融合。诗中既有对壮美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最后以静谧的月夜山峰收尾,给人留下悠长的回味。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既豪迈又细腻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