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

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
相逢且交臂,相命且衔杯。醉后长歌毕,馀声绕吹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汴州偶遇好友宋之问的喜悦场景,充满知音相逢的畅快与豪情。

前四句用两个历史人物打比方:先说自己像阮籍(魏晋名士)一样在蓬池边独吟,暗指自己孤高清雅的文人气质;又说宋之问像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一样从官场道路而来,正带着使节车队。这里用"竹林才"巧妙点出两人都是才子,且情谊如同竹林七贤般脱俗。

后四句直接描写相逢场景:一见面就激动地握住对方手臂,互相招呼着举杯共饮。酒醉后放声高歌,余音仿佛还萦绕在吹台(汴州名胜)上空。诗人通过"交臂""衔杯""长歌"这些动作描写,把老友重逢的亲密无间和纵情欢聚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精髓在于用历史典故衬托现实友情,既有文人雅士的风度,又不失真挚热烈的情感。最妙的是结尾的"余声绕吹台",用声音的延续暗示这份知音之情久久不散,比直接抒情更耐人寻味。

李夔

李夔(1047—1121),字斯和,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官员,抗金名臣李纲之父。神宗元丰三年(1080)进士,通晓军事,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后历任大宗正丞、太常少卿、京西南路安抚使等职。

0